开云(中国)
精致、精准、精确
近日,国内首个陆空两栖智能装备联合实验室在北京理工大学成立,该联合实验室由北京理工大学特种车辆研究所与北京理工大学校友创办的酷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建立。同时,酷黑科技向北京理工大学捐赠总额为100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陆空智能装备专项奖学金”,捐赠周期为4年,此奖学金用于奖励北京理工大学在陆空智能装备领域有作为、有潜力的学生个人和团队以及为北京理工大学在陆空智能装备领域的研究提供资金支持,激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陆空智能装备的研究领域。北京理工大学副书记副校长、校团委书记、校友会办公室主任、基金会秘书长、机械学院副书记副院长、车辆工程系主任、特种车辆研究所所长,酷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马罡、CMO孙博、CHO刘子铭等人出席此次联合实验室成立仪式。
【图片】
在联合实验室成立仪式中酷黑科技CEO马罡向母校北京理工大学的各位领导与老师介绍了公司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并表示未来将以陆空两栖智能装备联合实验室为基础与母校进行更深度的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合作,其中包含实验设备捐赠、专项奖学金捐赠、人才联合培养等多方面多维度的合作。
【图片】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北京理工大学副书记副校长项昌乐教授首先对酷黑科技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表示肯定与支持,学校培养的人才毕业后走向社会,在不同的领域深耕技术寻求业务拓展,应当有危机意识,快速转变心态,从学术转向产品,削尖脑袋完成产品落地实现稳定发展,并充分发挥北京理工大学在军民融合方面的优势。当公司不断壮大后回馈母校,要充分信任北京理工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实力,积极与母校联合培养更多的行业人才,这种创新性的校企合作模式北京理工大学将全力支持,欢迎更多的校友企业回到母校进行多维度的合作,北京理工大学也将提供良好的合作环境与资源,帮助初创型的校友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图片】
联合实验室成立仪式上,北京理工大学校方与酷黑科技进行了深度交流,校方领导对酷黑科技提出很多具有建设性且宝贵的意见与建议。项昌乐教授为陆空两栖智能装备联合实验室进行了授牌,参会代表在酷黑科技研发中心合影留念。
【图片】
【图片】
陆空两栖智能装备联合实验室(下文简称联合实验室)是隶属于北京理工大学的开放型创新实验室,主要进行基于涵道式陆空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工作与扩展应用装备研发。联合实验室是建立于北京理工大学陆空两栖智能装备相关学科群的强大师资力量下,依托特种车辆研究所(坦克传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教师队伍与研究条件,面向北京理工大学全体全日制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开放的创新型产学研合作平台。由酷黑科技向联合实验室提供涵道式陆空智能装备基础平台与相关基础实验设备、研究测试条件以及必要的支持资金,并根据对行业应用进行的痛点分析,对未来智能装备技术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向联合实验室提供研究方向建议。根据联合实验室内培育的项目特点,积极推动并支持相关项目参加诸如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创青春等创新创业创意类高校竞赛,努力为学校人才团队培养提供新的模式和环境。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是将前沿学术研究需求、产业应用落地需求、高端人才培养需求、专业协同发展需求实现无缝结合,在军民融合背景下,高新科技创新创业型企业与国防科技研究机构结合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
【图片】
联合实验室共设三个分支机构
1、陆空两栖智能装备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该中心位于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内,面积180平米,由酷黑科技提供场地、相关研发用计算设备、飞行机器人开放实验器材等并不定期面向联合实验室学生成员展开有关陆空两栖智能设备领域的培训与宣讲
2、陆空两栖智能装备联合实验室测试中心:该测试中心位于北京理工大学西山试验区2内,面积200平米,由北京理工大学特种车辆研究所提供测试场地和部分测试设备,由酷黑科技提供部分测试设备与涵道式飞行平台,以供联合实验室成员进行陆空两栖智能装备室内飞行测试与动态研究。
3、陆空两栖智能装备联合实验室中试基地:该基地位于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2000平米,由酷黑科技提供测试与办公场地、陆空两栖智能装备实验平台、动态测试实验设备等,主要进行中大型陆空两栖智能装备的飞行测试与动态研究。
酷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由北京理工大学校友创办,成立于2016年12月,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金种子企业、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腾讯AI加速器首期入选项目。目前已经完成数千万元Pre A轮融资,公司的愿景为“科技改变未来城市天空”,是国际首家研制基于涵道飞行平台的空中智能机器人及陆空两栖汽车等一系列智能装备的创业公司。
核心团队在涵道飞行平台领域已经深耕十余年,期间积累了大量的核心技术与经验,已经完成一系列新构型特种飞行平台的开发和多轮样机制造,旨在解决复杂空间环境下高空特种无人作业和城市陆空两栖立体智能输运的未来城市陆空协同交通需求,正在研制智能空中自主作业型机器人和陆空两栖汽车等系列高科技产品。核心团队由国际顶级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组成,分别来自于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加州伯克利、弗古尼亚理工大学、GE、中航工业等,是国内唯一在连续获得三个五年计划的国家级立项基础上,开展军民融合背景下的智能陆空两栖装备研制的专业创业队伍。